寻常型银屑病,也被称为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皮损特点独特且易于识别。在初期阶段,病患的皮肤上会出现红色的丘疹或斑丘疹,这是银屑病最早的皮肤改变。这些丘疹通常较小,可能只有针尖大小,但也有可能达到绿豆大小。它们的颜色呈鲜红色,质感坚硬,且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薄的银白色鳞屑。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丘疹会逐渐扩展,融合成更大的红色斑块。这些斑块的境界清楚,边缘可能会有轻微的炎症反应,使得斑块周围呈现出一圈红晕。斑块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是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这种形态多样的皮损分布广泛,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头皮、躯干、四肢等。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表面覆盖的厚层银白色鳞屑。这些鳞屑紧密附着在皮损上,不易被剥离。如果强行刮除这些鳞屑,可以观察到鳞屑成层状的特点,就像在刮蜡滴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蜡滴现象”。
刮去银白色鳞屑后,可见皮损的表面呈现出一种淡红色的发光半透明薄膜,这被称为“薄膜现象”。这种薄膜是由于皮损处的角质层含水量增加,导致光线在皮损表面发生散射而形成的。
如果继续刮去这层薄膜,可以看到皮损处有点状出血的现象,这被称为“Auspitz征”。这是由于皮损处的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而导致的。点状出血是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还可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瘙痒感。这种瘙痒感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加剧,如皮肤干燥、摩擦、温度变化等。病患可能会因为瘙痒而反复搔抓皮损处,导致皮肤破损和感染的风险增加。
总的来说,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特点鲜明且具有特征性。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和理解这种疾病。对于疑似患有寻常型银屑病的人群来说,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诊断是至关重要的。